| 当前高校员工党员先进性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| 
张正光 | 
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| 
 2006.81(5) 
43-45  | 
 校专项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2005Bzx09)  |  
| 列宁晚年经济发展动力思想的利益转向 | 
戴锐 | 
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
(哲社版)  | 
  | 
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2003jqw54 |  
| 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民本特质 | 
戴锐 | 
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
(哲社版)  | 
  | 
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2003jqw54 |  
| 中共对地方派的统战工作与红军长征 | 
 朱长亭 
高正礼  | 
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| 
2006.4(3)63-64 | 
省高校骨干教师基金 |  
|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“大跃进” | 
高正礼 | 
学术前沿(香港) | 
 2006.5(6) 
54-58  | 
省高校骨干教师基金、校专项基金 |  
| 科学发展观的全球视野 | 
高正礼 | 
光明日报(理论版) | 
 2006年12月11日(第6版)  | 
省高校骨干教师基金 |  
| 
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  | 
胡安全 | 
 必一·运动(B-sports)官方网站学报 
(人文社科版)  | 
?2006.(4) | 
省社科规划项目 |  
| 邓小平与中国社会变迁中的观念创新 | 
章征科 | 
必一·运动(B-sports)官方网站学报 | 
 2006.(1) 
34-38  | 
  |  
| 陈独秀伦理革命的传统内涵 | 
吴先伍 | 
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| 
 2006.124(2) 
7-11  | 
安徽省教育厅青年教团队助项目(2004jqw33) |  
| 试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科技思想 | 
 冯元均  | 
人大复印资料 原载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》 | 
 2005.(8) 
82-85  | 
  |  
| 
 邓小平党内监督思想探析  | 
 陶永华  | 
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| 
 2006.(2)20-22  | 
  |  
| 对提高经济特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思考 | 
陶永华 | 
 社会科学论坛 
(学术研究卷)  | 
 2006.(12) 
94-96  | 
  |  
| 1921年-1923年: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 | 
周良书 | 
北京党史 | 
2006.(1) | 
  |  
| 1924年-1927年: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 | 
 周良书  | 
 北京党史  | 
 2006.(2)  | 
  |  
| 中共创建时期党内的几次争论 | 
周良书 | 
安徽史学 | 
 2006.(3)  | 
  |  
| 1927年-1937年: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 | 
周良书 | 
 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现代史》第9期 
(原载《北京党史》)  | 
 2006.(9) 
29-36  | 
  |  
| 国民党执掌政权后的劳工政策解析 | 
周良书 | 
 学术界  | 
 2006.(3)  | 
  |  
| 党的理论创新与反对党内的错误倾向 | 
周良书 | 
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| 
 2006.(3)  | 
  |  
| 1937年-1945年: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 | 
周良书 | 
 北京党史  | 
 2006.(4)  | 
  |  
| 新世纪以来张闻天研究述评 | 
周良书 | 
 毛泽东思想研究  | 
 2006.(4) 
151-156  | 
  |  
| 1945年-1949年:中共在高校中的建设 | 
 周良书  | 
 北京党史  | 
 2006.(5)  | 
  |  
| 1921年-1949年高公司党建设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| 
 周良书  | 
 北京党史  | 
 2006.(6)  | 
  |  
| 
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历史考察  | 
 王先俊  | 
 当代中国史研究  | 
 2006(2).30-37  | 
  |  
|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| 
 王先俊  | 
 学术界  | 
 2006(5) 
170-174  | 
  |  
| 中共“八大”前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| 
 王先俊  | 
 必一·运动(B-sports)官方网站学报  | 
 2006(4) 
373-379  | 
  |  
| 
 历代人才选拔得与失  | 
 王先俊  | 
 光明日报  | 
 2006年4月10日 
7版  | 
  |     |